中國共產黨新聞網>>綜合報道
分享

普法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務人民

張 璁

2025年09月17日08:24    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222

點擊播報本文,約

  近日,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法治宣傳教育法》,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。制定法治宣傳教育法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舉措。作為一部基礎性法律,法治宣傳教育法總結全民普法40年實踐經驗,以法治方式推動和保障新時代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守正創新、提質增效、全面發展,對於推動建設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重大意義。

  法律的權威,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。自1985年起,國家以五年為周期,有計劃、有步驟地在全體公民中開展法治宣傳教育,先后出台八個五年普法規劃。在14億多人口的大國持續開展全民普法,把法律交給人民,這是人類法治史上的一大創舉。

  奉法者強則國強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“要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”。這一論斷深刻揭示了法治宣傳教育與全面依法治國的內在邏輯。法治社會是構筑法治國家的基礎,制定法治宣傳教育法是夯實全面依法治國社會基礎的迫切要求。今天,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,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,這部法律的出台總結了實踐經驗,回應了現實需要,必將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、穩預期、利長遠的保障作用。

  普法必須扎根實踐的沃土,才能汲取旺盛的生命力。一次次的法治實踐,也是一堂堂生動的普法“公開課”。要努力將法治精神貫穿於每一次立法意見征詢、每一項公共政策制定、每一個行政執法過程、每一場司法案件審理,讓人民群眾從中切身感受到法治的溫度和脈動。法律也從來不是高高在上,法治就在群眾身邊。普法要走進群眾生活,就得在民生關切中尋找法治答案,在百姓生活中推進法治實踐,真正讓普法活起來、動起來、實起來,使法律從紙面走向地面,從文本走進生活。

  普法工作既要“走心”,也要“走新”。今天,各地創新普法方式方法,從西子湖畔的“五四憲法”歷史資料陳列館,到遍布大江南北、城市鄉村的法治公園、廣場、長廊,從內蒙古遼闊草原上的“法治烏蘭牧騎”,到福建“蒲公英普法”的志願力量,涓涓細流已匯成江海。緊跟時代步伐,運用新媒體新技術開展普法,要積極探索“人工智能+普法”“大數據+普法”,構建多層次、立體化、全方位的法治宣傳教育網絡,努力讓普法供給不斷滿足群眾的法治需求,為全面依法治國夯實社會基礎。

  普法為了人民、依靠人民、服務人民。法治宣傳教育法構建起新時代法治宣傳教育的“四梁八柱”,關鍵是要確保法律規定落到實處、取得實效。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,著力構建全社會大普法工作格局,依法保障人民權益,促進人民高品質生活,讓人民群眾在普法中既是參與者,更是受益者。隻有讓法治信仰在人民群眾心中落地生根,才能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、自覺遵守者、堅定捍衛者,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筑牢更加堅實的法治根基!

  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09月17日 13 版)

(責編:彭靜、任一林)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分享到:
推薦閱讀